2007年11月2日 星期五

HK5-4 Web2.0...Web3.0...Web4.0....and then....

看了詹宏志解讀Web3.0,才發現使用了Web1.0許久的網際網路,早已落伍了。

Web2.0 文德蘭(2007)解讀認為它是一種「交互性、社會性」網路服務導向的轉變與延伸。這學期上了老師的課才知道以前用過的新聞搜集通知服務,原來就是Web2.0。

簡單說,我認識的Web2.0 是一種「互動性、主動性、可個人化」大部份免費的一種網路服務,在使用者端連上網際網路後,透過各種伺服器又傳送到其他使用者或傳回自己,好像繞著自己打轉,以前傳送一封電子郵件,還要勾選是否要回條,現在不用了,收件者有沒有收到,我們都會收到回報,這可能是最基本的功能,Web2.0後線上共同合作已經變得容易多了。

陳順孝(2007)指出,Web2.0帶來的改變,其實是人、工具、社會互動的結果,人與人、工具與工具,可以營造出接近面對面溝通、面對面合作的互動結果,一來一往在彈指間完成。那麼便利的工具技術,但Web 2.0到底在教育上能發揮什麼?我認為,他可以做為一個非同步遠距教學的平台,一學分兩小時的課,可以打散到一週內來上,遠在外地的老師或學生,在共同的教學平台上交換意見、獲得知識,但不一定要同時上線來完成,舉個例子,我們這堂課不就是如此嗎?非同步的課程,跟著老師的要求觀看影片,發表心得,同學交換意見,老師加入指導,然後集結大家的意見做總結,我們這門課不就是Web2.0的教育應用嗎?

至於如何評鑑,孟芬老師做得很好,但不知大學部是否能夠控制,老師只要發個Email或是在教學平台上發個課程進度,我們就一一去執行了,因為事前已得知老師的評量方式,而且在「智慧大師」的教學平台上還有一根棒子,顯示學習進度,看棒子的長短就可以知道老師給的分數,若在乎分數就會想辦法讓這根棒子長長一點,當然這是對「再乎」的學生評量方式,若對不再乎的學生好像就沒有即時效果,等學期結束成績單發下後自然結果分明,若老師當下不會生氣的話,這樣的線上評鑑方式確實可行。不過更好的評量方式,就利用RSS吧,所有同學的成績全列出來利用RSS傳送出去,說不定父母親也有訂閱,這樣家人、學校校長、老師、有的沒有人,大家統統看得到,哈哈!一定有效。

3 則留言:

我心飛行 提到...

明哲的評鑑方式好特別哦!不過好像有點殘酷,分數低的或許是他不夠用功所造成的,但老師已用分數給他評判了,如果再用RSS廣為宣傳的話,那他該如何自處?(我是怕那個人會是我啦!)

grace 提到...

除了可能怕同學無法自處之外, 在美國這一定不可行的, 因為關於到個人隱私, 十八歲成年後, 就是爸媽來到我的辦公室問兒子的成績, 我也無可奉告的...文化差異嗎?

David 提到...

這真是文化差異
在台灣爸媽是追著老師問孩子成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