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viron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s changing rapidly.”
“Increasing globalization is changing the way we work, collaborate, and communicate.”
“Information literacy increasingly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 given.”
“Academic review and faculty rewards are increasingly out of sync with new forms of scholarship.”
“The notions of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and mass amateurization are pushing the boundaries of scholarship.”
“Students’ views of what is and what is not technology are increasing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faculty.”
教育環境快速變遷、全球化趨勢、資訊素養提昇、學術審查認知差異、新的學術範圍產生以及學生思辨科技能力逐漸高過老師,這六大關鍵趨勢各自不同程度僅影響每個國家;從教育的角度思考教育的全球化, 2006年龍應台在大學演講全球化議題時,她認為全球化不能只見強者而忽視弱者,不是競爭而是靠「全球公民」合作來解決超越國界的問題,她也認為要成為全球公民的四項基本要求:
一、 思辨事實真偽虛假的能力。
二、 建立與全球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科技和環境的關連與運作認識。
三、 擴大思考的格局,以行動帶頭關心全球議題。
四、 思辨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行為分際,培養品格力。
但WANG HUILAN(2007)卻認為,全球化教育的趨勢,理論上朝向國際間合作的方向發展,不過資本主義制度嚴重影響教育,處處以經濟、政治及軍事層面考量,而勿略了教育的本質,他認為在瞭解了這些困境後人們應致力於破除「打贏對手」與「社會正 義」間的平衡,回歸全球化教育的本質。
個人認為,全球化就像地球自轉,不停的轉動,不論是要成為地球村的公民,或從社會正義的角度採國際合作方式進行教育,其實很重要的事情是,要真正達到全球化,必須拉近每個國家的知識經濟水準,提供開放的學術平台,供研究人員同步研究、分享知識,如此一來,同一個議題由不同國家學者以不同層面共同思考,或許想出來解決方式會比同一個國家的學者還要好。
參考資料:
龍應台(2007,12月16日)。談二十一世紀大學生的「基本配備」~災難和教育的拔河。天下雜誌海闊天空教育網站─教育新趨勢。2007年10月28日取自http://www.lcenter.com.tw/trend/SocietyDetail.asp?no=130。
WANG HUILAN(2007). Education and the Discussions onGlobalization.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40.(1), p22-35. Retrieved Oct. 27, 2007, from http://web.ebscohost.com/ehost/pdf?vid=18&hid=3&sid=9056b972-9a85-4186-aaff-6357785fcd25%40sessionmgr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