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8日 星期日

HK4-2 Critical Challenges 重要挑戰

There is a skills gap between understanding how to use tools for media creation and how to create meaningful content.

技能鴻溝,在使用多媒體製作工具與創造有意義內容之間。
現今電腦普及,科技幾乎都是玩弄於股掌間,走在大學校園裡很少看見學生不拿著行動電話,不背著筆記型電腦,但這就代表大學生們的資訊能力、多媒體使用能力,以及創造力了嗎?

 劉怡甫(2006),整理出麻州大學Amherst分校調查大學生資訊能力:於2006年一般美國大學學生的資訊與網路應用概況,9成8以上的大學生幾乎是人手一部電腦,而且經常用來上網查閱資訊。但對於資訊技術態度中能改善學習的僅23%,而且四成六八的學生認為使用電腦可得到老師快速回應,兩表顯示大學生多數擁有電腦工具,但在運用上不及五成,足見大學生在利用電腦部份還要再加強。

但能夠使用電腦媒體,就可以創造出媒體內容嗎?媒體素養的該如何培養?我國「教育部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認為媒體素養教育的使命在於:
ㄧ、形塑健康媒體的社區和文化環境。
二、培養使用媒體、思辨媒體、近用媒體的行動轉化與實踐。
三、瞭解媒體資訊對民主社會健全發展的影響和重要性。
四、建構民主社會的公民傳播權。
五、培育學生與公民獨立學習和批判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

然而,會使用電腦不一定會創造出可用於電腦的內容產物,2007 Horizon Report 點出,即使新的工具可以更容易產出多媒體的產物,但學生缺乏寫作、說故事及設計的能力,因此美國大學重視學生這些能力的培養,著手要求教師或者教學單位機構研究改善教學的方法與內容,不過從我國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的內容看來,看不出到底要如何教出學生的這些關鍵能力,應該好好檢視學生過去的經驗,彌補其不足之處,不過個人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教學的創新能力,供學生取得能力而不是學歷而已。

參考資料:
http://www.umass.edu/cft/publications/Annual%20Report%202005-2006.pdf 麻州大學Amherst分校2005-06 Annual Report http://www.teachers.fju.edu.tw/epapers/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83&Itemid=85 劉怡甫 (2006)。輔仁大學,深耕─教與學電子報
http://www.mediaed.nccu.edu.tw/MLpolicy.pdf 教育部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

沒有留言: